【精品】说课稿范文四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5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 篇1一、说教材
《我们的祖国真大》是一首赞美祖国的诗歌,语言精练,朗朗上口。诗歌中以“南方”“北方”的气候做主线,让幼儿在感知祖国城市的气候、风俗不同的同时,体会祖国的美丽,壮阔以及萌发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之情。我将采用朗诵诗歌的表现形式对幼儿进行爱国教育,正如《纲要》中:鼓励幼儿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纲要》的指导,我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我国地域广阔,南北差异的特 点。
能力目标:能够有感情的朗诵诗歌。认读“北”的标志。
情感目标:培养爱国的情感,激发做中国人的自豪。
结合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以及三维教学目标的制定,我设立了如下重难点。本次活动的重点有感情朗诵诗歌。难点了解祖国之大,萌发爱国情感。
二、说幼儿情况
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而幼儿则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因此,了解幼儿的具体情况是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我所面对的是大班的幼儿,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性为主,抽象逻辑性思维有所萌芽。这一时期的幼儿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好奇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但还缺乏知识和经验,需要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有序的引导。因此我创设地图以及城市图片的实物教具,让幼儿清晰,直观的观察祖国的特色和地域之广。
三、说活动方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教学课堂上,要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因此,本次活动中我将采用多媒体法讲解法,讨论法,谈话法等来进行教学活动,摒弃了传统的说教形式,从多方面共同促进幼儿的学习。
四、说活动准备
古语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活动准备就扮演着粮草的角色,为了更好的开展本次活动,我做了如下准备:
1.物质准备:“北”字,南北方冬天图片,《我的祖国》视频,诗歌音频。
2.经验准备:有旅游的经验。
五、说活动过程
整个活动将分为五个环节,各环节之间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一)图片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通过出示中国地图,让幼儿猜一猜这是什么,形状像什么的导入形式,激发幼儿兴趣。请幼儿利用以往经验讨论一下自己旅游的经历,给幼儿充分发挥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接着以幼儿找一找我们的家乡在哪里为铺垫,顺势进入下一环节。
(二)初步感知—音频播放诗歌
以找一找家乡在哪里,我们城市的冬天是什么样子让幼儿进行自由发言,顺势设疑“祖国这么大,有一些地方和我们可不一样”,激发幼儿好奇心,播放音频诗歌进行初步感知。
(三)深入剖析—观看3张图片,学习诗歌内容
在对诗歌内容有了浅显印象以后,本环节要求幼儿通过观看3张诗歌中的主线图片,加深诗歌印象,并学会朗诵。图片1:北方冬天,让幼儿感受北方的冬天样貌,学习诗歌第一句。并以学习“北”字的环节连带认识北在地图的方位。图片2:南方冬天,学习诗歌第二句。图片3:南北方生活对比,幼儿通过清晰的图片对比,发现同一个季节的不同之处,从而学习诗歌第三句。
在幼儿学会了诗歌语句以后,教师以有趣的形式组织幼儿进行诗歌的朗诵,加深印象,感受文学语言的美。
(四)巩固提升--了解祖国地域广阔,萌发爱国情感。
爱国教育是幼儿园的重中之重,要为幼儿建立民族自豪感,萌发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再学会了诗歌的基础上,本环节通过观看视频《我的祖国》教师讲述的形式让幼儿了解祖国的地域、特产、风土人情等特点,开阔幼儿的眼界,激发“我为成为一名中国人而自豪”的爱国之情。
(五)结束部分—绘画《我的祖国》
幼儿学会了诗歌并了解了祖国之大,地域之广的特点以后,产生了浓浓的爱国情感。我将创设绘画活动,让幼儿把对祖国的爱用画笔画出来,作为礼物,送给祖国妈妈。
六、说活动延伸
好的教育活动绝不止于特定的某一次活动,而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特别是幼儿语言的发展,活动延伸不可缺少。因此我会将本次活动延伸到家园合作,让幼儿将今天学到的《我们的祖国真大》的诗歌回家朗诵给爸爸妈妈,加深语言发展的培养。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耐心聆听,谢谢!
说课稿 篇2一、目标确定
大班儿童对事物表面特征的观察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本次活动中通过寻找、探索发现影子的奥秘,激发儿童探索事物本质特征的兴趣,科学教育活动是在引导儿童亲自探索和发展获得有关经验的过程.因此,针对本班儿童科学教育特点,我确定以下目标:
1、萌发
儿童探索科学的兴趣及求知欲望。
2、引导儿童主动参与实践操作活动,并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即: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物体挡住光线就产生影子。
3、发展儿童的观察、比较、合作、判断能力。
二、教材分析
玩影子是儿童最感兴趣的游戏,幼师紧紧抓住儿童这一特征设计了本次活动,以玩手影为导入,在循序渐进深入,影子是怎样产生的——影子的舞蹈——进一步探索影子舞蹈的奥秘——到户外寻找影子,结束本次活动。从而让儿童全面系统地掌握了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即: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物体挡住光线就产生了影子。
活动中,提供大量的图片等操作材料,并分层次逐步投入,鼓励儿童想办法,让这些材料跳起舞来,这种与材料互动的学习方法,增强儿童的自信心,激发儿童探索欲望,促进儿童的创新思维。
重点:如何让影子动起来.
难点: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物体挡住光线就产生影子.
三、教学准备
根据教学目标,我做了物质方面的准备和知识方面的准备。
知识方面准备:1、知道镜子会反光,了解平面镜的特征。
2、知道产生影子所需要的条件。
物质方面准备:1、白纸、手电筒、固体胶若干。
2、乌龟、小鸟、风车、风扇等。
3、幼师范例一份,应集灯一个。
四、教法与学法
根据教学目标,我用集体教学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探索式教学法,满足儿童探索事物本质特征的愿望,充分做到以儿童为主体,幼师为主导,培养儿童探索科学实践的兴趣,发展儿童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让儿童养成从小就主动探索科学 ……此处隐藏1534个字……获得生命的成长。 大家常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今天也如此。但是由于孩子接触的时间还是比较短的,所以对学情把握还有欠缺,我希望在今后的课堂中能与孩子们有更自然的磨合与交流,更关注孩子们课堂生成的细节,同时我还是会继续带着这只木匣回到绍兴,审视自己的成败得失,继续追寻新的目标!
说课稿 篇4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的第一框 《体味文化》。 本次说课分为四个内容: 说教材、说教法、 说学情学法、 说教学过程。
首先是说教材口包括三个内容:本框题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口
1、 本框题的地位和作用
说课内容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思想政治 (必修 3) 《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 《体味生活》n
第一单元主要引导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 感受文化的力量, 认识文化对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臼觉参与积极的'文化生活, 提高文化素养, 学会用文化的眼光观察生活。 本单元作为全书的起点, 在 《文化生活》中起着探究引导作用, 后面三个单元的知识都是在此基础上开展并深入的, 因此本单元在本书中处于基础性地位。 而 《体味文化》 作为第一课第一框则是基础中的 基础 口
本课内容从文化 “万花筒” 入手, 从具体到抽象, 由浅入深, 剖析文化的内涵,探究文化的作用。 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 形成对文化的基本认识, 以此为基础,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 激发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热情o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文化的概念, 理解文化的内涵, 理解文化的力量囊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环境, 如校园、 社区、 网络等, 体察生活环境中的文化价值; 通过全面、 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 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g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起学生对文化的兴趣; 认同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认同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客 憧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 增强提高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
3教学的重、 难点
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是文化的内涵即 “文化是什么”。 之所以文化的内涵是重点是因为学生身处一定文化氛围、 具备一定文化素养、 身体力行着文化活动, 但并未觉这就是文化; 其次, 通过 《经济生活》 与 《政治生活》 的学习, 学生了解了经济现象和政治现象, 有助于了解文化现象, 但要从本质上把握文化还有很大难度n
教学的另外一个难点是文化的作用即 “文化的力量”。 把握文化的作用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能够在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口
2、 接着说说教法o
在启发式教学法思想的指导骗 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l) 情景教学法: 提出 “文化是什么” 的问题, 让学生从最常见的文化现象去发现、 思考, 激发学生对文化生活的兴趣;
(2)案例分析法: 分析感悟具体事例, 归纳新理念= 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引导学生联系身边实际和日己的生活体验, 加深对文化及其特色的理解n(3) 综合探究法: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增强互动, 提高学生求知欲o在初中阶段, 学生对文化就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深刻认识, 对文化的意义、 作用还不了解D 因此在教学时, 要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经历收集、 理信息的过程, 让他们去发现, 去感悟, 再提炼, 从而理解文化的内涵和作用口
在此学情的前提下, 主要有以下几种学法=
(1) 自主探究法: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 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臼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 因此, 鼓励发现生活中与文化有关的现象, 切身感受文化。
(2) 分析归纳法= 学生通过对图片感受和材料以及对生活中有关文化现象的分析归纳材料所体现出的要点, 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分析归纳能力通过发现现象o
4、 教学过程
采用情景教学法,钱钟书说过:“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基你问我什么是文化, 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口” 引出文化是什么这一疑问n 让同学们进行思考讨论n
经过五分钟的导入后, 将进入本节课的新课教学。
问题情景1
课件展示三组图片o
引导学生分为从时间、 空间、 地域上来思考文化有什么特点d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 从时间上看, 文化现象无处不有客 从空间上看,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从地域上看,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
问题情境2
课件展示三幅自然景观图片, 让学生判断屈于文化现象的是。
引导学生思考归纳得出: 文化活动是社会现象, 而不是自然现象。
课件展示= “狼孩” 资料, 让学生判断狼孩是否具有文化。
引导学生思考归纳得出: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 不是犬生的, 也不是在后天自发形成的口 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 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 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文化素养的形成, 离不开生活、 实践和教育n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口
问题情境3:
给出两幅艺术品和历史文物的图片。 并引导学生: 文物、 艺术品、 书籍、 光盘、互联网中承载着大量的历史和现实中的文化, 除此以外, 还衍生出了文化产业、文化产品o
学生结合课本得出: 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o
由以上归纳出文化的特点
1、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o
3、 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人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n
4、 本质: 是精神现象D
过渡: 让学生思考, 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当我们看电视、 电影或者小说的时候, 被其中的某个场景感动的热泪盈眶或者热血澎湃, 这是为什么n
案例探究2:
课件展示: 视频于丹论 《子贡问政》
通过视频思考讨论得出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而信仰就是文化的一种形式, 可见文化对一个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性d 这就是: 文化的力里: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里, 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d这种影响 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 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口 〔双重性)
最后教师归纳小结
通过本次课我们学习了文化的涵义以及文化的力量, 知道了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而不是政治现象、 经济现象, 是一种社会现象, 而不是自然现象n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对个人、 民族、 社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n 我们要从中体会文化的涵义以及发展文化事业, 特别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