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优秀作文 > 体裁作文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

时间:2024-07-12 11:34:26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把栏杆拍遍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1

辛弃疾,一个武者,一个著名的爱国诗人。年少时杀反贼,摛叛将,一腔报国热血,却不料,性直烈,久置闲,只得泪洒纸上。生活中的壮志难畴,化作点点词句,最终功绩寥寥,所作诗词流传于世。

悲壮?是的,但不止是。

有人说,他不受重用,是朝廷有眼无珠。可能吧。他带的一小支军队,战斗力再大,也势单力薄。显然,他需要皇帝的支持。于是他上书百封,作诗千首,生怕皇帝不知他的爱国之心。可换个角度,皇帝想要的是什么,是安宁,不是打回去。他以此番作为,正直,但并没有最高成效。既在朝中,不仅要为国拼杀,也要通世故人情,想法让皇帝认同自己的想法,要取得他的信任和更多的影响他想法的机会。试想,如果他用了政治家般的手段,又会怎样?

还有人说了,这种做法正是辛弃疾之所以为辛弃疾的所在。并不见得,辛弃疾人格所在,是爱国的魂,不是性情(这只是表现形式)。只要他仍心忧国家,他就是他。为了报国这个志向,他既便无法如前文所说一样,也应该收敛一些,得到更多领兵的机会,同时谨慎为官,使皇帝对自己的信任不再动摇。

于是有人又说,他的热烈的报国之心是无法抑制的。他的做法,应落到报国上,而不是抑制情感上。目标是收回失地,结果若是收复成功,那中途的辛酸也终会为爱国之人所容。毕竟能达到的话,表达方式的改变也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辛弃疾,历史长河上如此耀眼的星。如果能稍做改变,也许他在世时,能少几分忧愁,历史上会多一位能臣。至于文坛上那位身披战甲却远离沙场,只能寄情于词话中的诗人会怎样,也就不得而知了。

终究,历史无法改写,辛弃疾的血泪成为了后人们对他的悲情赞歌。可这歌声,他听不见了,只能在无奈于慨叹中了完一生。从他的经历中,我们学到的不仅是所谓爱国,也能明白让人生无悔的一种选择。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2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是谁,独自高登危楼,痛拍栏杆?“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是谁,面对双溪名胜,长叹一声,只道:“载不动许多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谁,以这幅对联为座右铭,上对苍天,下对百姓,我行我志,不改初衷?抛开那些花草闲情,丢弃那些所谓的故作深沉,我被一段段历史震撼,那真是一种过目不忘的深刻啊!

最令我耳目一新的,莫过于辛弃疾了,他是沙场将军,人尽皆知,他壮志难酬,报国无门。而梁衡笔下的辛弃疾,却让我真正认识了一位悲壮的,执着的他。

他愿为君王收复失地,他有一颗比火还炙热的心,他也有单枪匹马,利剑斩人的经验,只是,他错在了时间,他没有遇到明君。那时动荡的南宋,只图苟安,不求收复失地,他欲上战场,只有泪双流啊!他再也没有机会驰骋沙场了!他只能用笔、用墨、用泪去挥洒宣纸;他再也不能血溅战袍了!他只能仰问苍天,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以及无苦奈何,“可怜白发生!”他也只能自嘲地笑笑,热泪横流。即便他有一身力,一腔志,也无处安放,唯有江水悠悠,不知疲倦,似词人的长叹,无语东流。

“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梁衡先生这么评价:“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遍一遍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空想血洒大漠,临江水,望长安,拍栏杆,泪空流……

在今天这个浮华、喧嚣的时代里,我们没了昏君,却也失了真正看透世俗的伟人。不妨在繁忙中想想吧,保持一颗宁静致远的心,像秋白一样,像林则徐一样,像稼轩一样,在历史上站起来,将一腔豪迈保存下来,千年以后,浩气犹存……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3

梁衡笔下的辛弃疾有着与众人眼中不同的精神与性格,在他细腻的描写中,我们能深刻的体会到梁衡独具一格的赏析,他认为,辛弃疾是一个刚毅的军人,是一个爱国的政客,是一个有才华的'词人。不光是辛弃疾这个人,他的词也在梁衡的笔墨下,更加有声有色,就如破阵子一词,梁衡写到:“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瞧,他将辛弃疾的这首词所表达的铮铮铁骨,用简洁深沉的笔触从内之外的为读者展现。

梁衡的构思很是巧妙,他把大部分重点笔触放于辛弃疾的“愁”,写他应贬而愁,应国而愁,应姓而愁。其实,也不能说他应姓而愁,只能说应“辛”而愁,无数的“艰辛”、“酸辛”、“悲辛”、“辛辣”,在他的人生中绘制出一幅令人概叹的画。

辛弃疾他刚毅、辛弃疾他柔情。但说到底,他也只能说是一个由武从文,由文从政的政客兼词人。

辛弃疾他爱国,但就是被“国”所局限了自由,在20多年间他有37次频繁调动,可到了最后,都是因为他的过于尽职,导致了皇帝忌用他,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他开始无数的作词,表现他的愁,表现他的哀,表现他的喜,表现他的愤慨,他将自己胸腔里的所有激昂、慷慨、悲愤,全部通过一支笔和一张纸,融合了千千万万的情感,倾注于一首词中。

梁衡说:“辛弃疾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这句话说得着实有道理,的确,在命运的折磨下,辛弃疾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