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优秀作文 > 字数作文

元宵节的作文900字

时间:2024-07-12 11:40:49
精选元宵节的作文900字合集十篇

精选元宵节的作文900字合集十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元宵节的作文900字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元宵节的作文900字 篇1

我的家乡在湖北荆山山麓,地属襄樊管辖,是个版土面积三千八百五十七平方公里,总人口六十万人的小县城。原名思安,因境内有漳河,故改思安县为南漳县。

小学时有篇课文叫《西门豹》,讲的是西门豹治河投巫的故事。课文里西门豹治的那河叫漳河,那时年纪小,以为这漳河便是这打从家乡门前流过的小河,竟高兴得手舞足蹈。后来才晓得此漳河非彼漳河,那漳河在河南安阳,比南漳县城都有名。

南漳这小县也终于没负了“思安”这名讳,绝不树大招风,恐怕出了湖北就再没有人知晓襄樊有个南漳了。但又何必天下皆知呢?这毕竟丝毫不影响这小县城的和乐。淳朴的家乡人,就如此安定地在这块山清水秀的土地上,一代一代生活着。老人们三两聚在树下闲聊,大人们起着自行车在不太宽敞的马路上来回穿梭,孩子们专心地坐在讲堂听老师讲解。街道或许并不繁华,没有繁弦急管,也没火树银花与灯红酒绿,却安详而端庄。岁月就在小巷厚厚的落叶上慢慢流淌。

满月象征着团圆、美满。正月十五之夜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自然被这个一心祈求平安的小县所看重。

提起元宵佳节,除了汤圆,我想更多人会想起赏灯。而在我的家乡,正月十五上午的游街“闹元宵”却更被人们看重。

清早五点多钟,便有大批人马在水镜广场聚集。老人,小孩,还有其他各式各样的人都在队伍里满面春风。打腰鼓、划旱船、扭秧歌,无人不迫切地表达着自己的欢喜。游行队伍从大街小巷走过,路边观看的人摩肩接踵。调皮的小孩,拿出过年没有放完的鞭炮,“刺啦”一声擦燃往人群里一丢,吐吐舌头跑掉了。只剩下母亲无奈的苦笑、抱歉的赔罪及众人宽容 的笑声。狮子在街上上蹿下跳,长龙在人海中上下翻腾。夹杂着震天撼地的锣鼓声,欢乐的气氛沸腾到了极点。

元宵是团圆的日子,自然少不了一顿丰盛的午宴。宴席通常在中午十二点开始,万家鞭炮齐鸣,当满城的地面都被喜庆的红色铺满时,人们便开始吃饭了。汤圆当然必不可少——每逢元宵,奶奶的汤圆最令我挂念——奶奶不会夹馅,所以总是把汤圆揉成一个个小团。但这一点都不影响它的味道:煮好后盛起来,一人面前一碗汤,加上白糖与炒好的芝麻,绝不亚于蒋雯丽代言的那“味美香甜甜”的“三全凌汤圆”。

南漳不是个富裕的小城,没太多的财力来举办灯会。可这并不影响家乡人赏灯的情趣。小巷里,小贩摆弄着各式各样的花灯,牢牢拽着妈妈衣角的孩子睁大眼睛望着花花绿绿的闪光物,央求着。大人无奈地望着孩子,掏出钱交给满脸笑容的小贩。孩子得了心爱的玩具,高兴得手舞足蹈。

每看到这些,我都会想起自己那如梦般干净淳朴的童年——

提着哥哥的旧灯笼,在家里各个角落晃悠,唱着奶奶教的童谣:

“照啥子啊?照虫蝇儿蚂蚁。照死老(了)吧?照死老(了)……”

元宵节的作文900字 篇2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 "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元宵节的'作文900字 篇3

扛台阁是家乡这边的元宵节习俗,不同于看花灯猜灯谜,却别具风采。

每个村子策划派出人来扛一台阁,一个村子的队伍一般比较长的,前面有放鞭炮的,扛着篝火的,举着村子的发光的牌子的,几个人抬着大的渔船模型的,然后是一群人彩妆身着戏服搞怪表演的,也有舞龙舞狮的……真正的台阁就是类似一个轿子,正面没门没遮掩,可直接观至内置,顶部及其边沿设有日光灯,后面镂空的木板或玻璃或封闭式,里面坐着童男童女,精心打扮成典故或神话的主角,或坐或立,甚至摆造型,由村子里人抬着,供人欣赏。阁子里带了一些零嘴,孩童的父母或亲眷跟在一边随台阁走着,鞭炮烟花不断,穿过大街小巷,人家笑看热闹,游客慕名而至,喧喧嚷嚷延续至凌晨,而后全班人员一起赴定好的酒席,酒足饭饱既而散去。

论起扛台阁的主演,莫非童男童女了,夜晚光鲜亮丽的他们,万众瞩目的焦点,一个个小人儿,都是村子里精挑细选的,五官端正眉清目秀,加上化妆师精彩绝伦的技术,换上古色古香的衣衫,锦上添花 ……此处隐藏5245个字……舞的表演者一拥而上,顿时填满了整个场面。她们动作优美,犹如一只翩翩起舞的花蝴蝶。最后是放礼花。只见五彩缤纷的礼花朵朵绽放,然后就星星点点地向大地扑来,好似一些希望的种子洒在大地上,迎接一希望的美好的未来!

啊!这个热热闹闹别具一格的传统节日元宵节真美好,它仿佛寄托了每个人的希望,向着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今天是正月十五传统节日元宵节。传统节日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大家都要吃汤圆,看花灯,猜灯谜。汤圆又叫元宵。奶奶说:“过完传统节日元宵节,春节就算过完了。吃了汤圆,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团团圆圆,圆圆满满!”

可是我们家里没有人会做汤圆,妈妈就去超市买了一些回来。有芝麻馅的,有豆沙馅的,还有肉馅的。今年妈妈把煮汤圆的任务交给了我。到了傍晚我就开始煮汤圆了。我按奶奶教的方法:先把锅里的水烧开,放下汤圆,然后把火调小。过了一会儿,妈妈让我往锅里加一些冷水。没过多久,可以起锅了。掀开锅盖,只见一个个雪白的汤圆漂在水中,就像一颗颗大珍珠。好诱人啊!

妈妈帮我把汤圆捞到碗里。我刚把碗端上桌,大家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了。不一会儿,就全吃完了。只剩下锅里还有一只。爸爸说:“传统节日元宵节要猜灯谜的。我们每人出个灯谜,看谁赢了,谁就奖励吃这个

汤圆。”大家都赞成这个办法。可是爸爸出的谜语一下就被妈妈猜出来了。妈妈得意地说:“看来这个汤圆归我了!”我忙说:“别急,我还没出谜语呢,这个不算!”大家都惊讶地看着我。妈妈说:“你也会出灯谜?”我说:“你们猜猜看,雨下得太大,把山都冲倒了!是什么字?”大家猜了半天都猜不出。最后我公布答案:“是个‘雪’字啊!”

我得到了这个最后的汤圆。太美味了,自己赢来的东西才是最好吃的啊!

元宵节的作文900字 篇9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

元宵节的作文900字 篇10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的时候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的时候,"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者实心,或者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的时候已有此风俗,唐的时候,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的时候,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者走墙边,或者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精选元宵节的作文900字合集十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